政报·75期 | 处理外交风波,莫迪如何“看国下菜碟”?
2022年第12期 · 总第75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编委会:孙上了、吴孟克、王思远、张潇予、施兰茶
责任编辑:王晶
本期编辑:陈珏可、穆祎璠
本期提要
【外交风波】BJP“穆黑言论”引发多方谴责后,印根据各国利益大小“看国下菜碟”,使印对外合作免受冲击
【其他政情】印总统选举候选人确定,获迎首位部落民选女总统,泰米尔纳德邦AIADMK权力重组进程大大推进
【军制改革】经济疲软背景下,印拟缩短士兵服役期11年,但这一改革可能严重损害印军作战效能及凝聚力
【人口普查】2021年全印人口普查将推迟到2024年,并首次使用电子形式,该工作延迟恐对印社会治理影响负面
外交动态
【外交风波】BJP“穆黑言论”引发多方谴责后,印根据各国利益大小“看国下菜碟”,使印对外合作免受冲击
印人党发言人夏尔玛(Nupur Sharma)的“穆黑言论”引发外交风波,招致超过20个穆斯林国家和组织对印谴责。然而,穆斯林人口占主导地位的孟加拉国,却并未因此在此轮风波中并未召见印度大使并予以抗议和谴责。此次风波已显著影响印副总统奈杜访问卡塔尔的行程,迫使印方取消访卡期间的记者会。值得注意的是,深陷多方谴责的印度,却对各方态度不一:面对卡塔尔、科威特、伊拉克、马来西亚等国的谴责时,印驻各国使馆分别发表声明,表示个人“冒犯性推文”不代表印政府观点。然而,面对巴基斯坦和伊斯兰国家组织的谴责时,印外交部却断然否认“荒谬指控”。面对土耳其、印尼、沙特等国的谴责时,印则选择沉默,并未明确回应。莫迪政府的“区别对待”策略或与其海外利益布局有关。海湾国家是印主要能源、投资、侨汇来源地,因此印极力避免刺激他们。虽然此次风波有损声誉,但却并未明显冲击印与上述国家合作。例如,奈杜访问卡塔尔期间,双方同意启动服务初创企业的“创业桥” (A Start Up Bridge)项目,且双方签署在卡塔尔大学设立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的谅解备忘录。另外,印承诺提供援助,保障卡方粮食安全。
——综合摘编自 《The Wire》《卫报》《经济时报》
【首会阿塔】美自阿撤离后,印官员首次会晤执掌喀布尔的阿富汗塔利班,或标志印阿关系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
6月2日,印外交部联合秘书辛格(J·P·Singh)率代表团访问阿富汗喀布尔,并会晤“阿塔外长”阿米尔·汗·莫塔基(Amir Khan Muttaqi)。这是美自阿撤离后印与塔利班方面首次会谈。印表示此访旨在监督“印向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落实情况”。访问期间,印代表团参观印驻阿使馆房舍及印援建的基础设施。印代表团评估称,喀布尔安全局势已改善,阿塔政府已“准备好参与国内治理”,但其治理能力仍面临挑战。阿塔则表示,这或成为双边关系的“良好开端”。会晤聚焦加强双边关系、贸易、援助。数据显示,阿塔掌权后,印累计向阿运送2万吨小麦、13吨药品、50万剂COVID-19疫苗及大量冬衣。阿塔外长穆塔奇要求印在喀布尔开馆,恢复在阿援助项目建设。印此番访阿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既有评论可归纳为四个主要观点:一是印开通与阿塔的沟通渠道,标志着其有意承认阿塔政权的合法性,弱化双方数十年来的敌对态度;二是阿塔与巴基斯坦交好,有损印在阿的战略利益,因此印希望通过接触阿塔,压缩巴在区域的影响力;三是印访问阿塔的时机,正处于阿塔与巴陷入边境分歧之际,因此阿塔或有打“印度牌”对巴施压的意图;四是印选择介入阿富汗后,巴或失去在阿塔问题上的绝对战略优势。
——综合摘编自《印度快报》《路透社》
【印太战略】印防长辛格访越签署《防务伙伴愿景声明》《后勤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两国战略防务关系大幅提升
6月7日至9日,印防长拉吉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访越,期间双方讨论“进一步扩大双边防务责任的务实举措,以及地区和全球问题”,并签署《越印至2030年防务伙伴关系联合愿景声明》和《越印国防部后勤合作备忘录》。其中,后勤备忘录允许两军使用对方军事设施进行维修和补给,因此被视为印越战略关系的“重大进展”。这是越南首次同外国签署此类协议。此外,印同意尽早向越提供5亿美元的军事贷款,并继续对越推销自产的阿卡什(Akashi)中程地对空导弹。2017年起,越、印围绕采购阿卡什系统已进行多轮磋商。当前,越希望替换其老化的苏制S-125/S-75防空导弹,但当时越以“需要远程防空系统”为由拒绝印方提议。然而,越目前较关注阿卡什新一代(阿卡什NG)改型,其最大射程从之前的50公里提升至70-80公里。越还寻求与印达成技术转让协议,以便引进生产线。印国防部表示,印、越将继续保持“当代最值得信赖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益和共同关切更趋同”。
——综合摘编自《印度快报》、NDTV、《亚洲时报》
内政动态
【上院选举】印联邦院席位改选结束,印人党与全国民主联盟延续席位下降趋势,此后恐需动员更多资源拉拢中立党
印宪法规定,联邦院为常设议会,不可解散。议员共245人,任期6年,其中233人由地方立法机构代表提名并以可转移单票制(single transferable vote)选出,投票者公开投票。剩余席位由印总统提名产生。6月10日,印联邦院(上院)举行两年一次的议员改选,涉及57个席位,其中41个席位为无争议产生,其余分布在4个邦的16个席位由选举产生。从选后的联邦院势力构成看,执政的印人党席位数从95缩减至92个,而印人党领衔的全国民主联盟(NDA)总席位数也下降至110个。2014年莫迪执政以来,印人党在联邦院席位数从55个一路飙升,至2022年4月达到101个的顶值。这也是1988年国大党在联邦院席位降至100个以下后,首次有政党占据超过100个席位。但此后,印人党及NDA在联邦院就进入席位衰退的轨道,反映出其2018年以来多次在邦选中的失利事实。总体来看,印人党及NDA仍在联邦院占据优势地位,但其若要推动政治议程势必付出更大代价收买中立政党。不久后即将进行的印总统选举就是一例。从选举过程看,印人党在本轮联邦院几个出现争议的邦选举中,都投入大量资源。这是基于其当下国内竞选策略的选择:大量投入任何一个层级的选举,利用自身资金、资源优势,尽可能消耗反对党。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印度教徒报》《印度斯坦时报》
【其他政情】印总统选举候选人确定,获迎首位部落民选女总统,泰米尔纳德邦AIADMK权力重组进程大大推进
6月22日,前贾坎德邦邦长德楼巴蒂·木尔姆(Droupadi Murmu)被提名为印人党领衔的全国民主联盟(NDA)的印总统候选人,将参与下月中旬的印总统选举。同时,前瓦杰帕伊政府财政部长、外交部长亚斯万特·辛哈(Yashwant Sinha)获国大党、草根国大党(TMC)、民族主义国大党(NCP)等多个反对党联合提名,也成为印总统候选人。不过考虑印人党已获得比朱人民党(BJD)、YSR国大党(YSRCP)等重要中立党派支持,木尔姆当选可谓“十拿九稳”,或成为印历史上首位部落民选女性总统。在泰米尔纳德邦政情方面,6月23日,泰邦主要反对党全印安纳德拉维达进步联盟(AIADMK)协调人、泰邦前首席部长巴拉尼斯瓦密(Edappadi K. Palaniswami)被确定为该党的单一领导,以清洗对手的方式结束该党“双重领导”局面。2016年前领导人贾雅拉娣妲(J. Jayalalithaa)逝世后,该党没能走出四分五裂、内斗不止的困境。确立巴拉尼斯瓦密的领导地位可被视为AIADMK完成权力重组的关键。在政策取向上,巴拉尼斯瓦密反对与印人党结盟,在亲印人党派别遭清洗的背景下,AIADMK与印人党的联盟或走向终结。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ANI》
【马邦政局】马邦爆发政府危机,执政湿婆军大量邦议员叛逃,首席部长不理朝政,与对家联合,对叛变一无所知
6月21日,马哈拉施特拉邦执政党湿婆军(Shiv Sena)所属的大量邦议会议员出逃,引发联合政府严重执政危机。目前在马邦执政的是湿婆军、民族主义国大党(NCP)、国大党三党联合政府(MVA),而印人党是主要反对党。本次危机爆发其实早有端倪,在不久前举行的马邦联邦院席位选举和马邦邦议会上院选举中(均由邦议员组成选举人团),印人党均力压执政联盟,显示跨党派投票现象极为严重。而就在马邦上院选举次日,湿婆军领袖埃克纳特·信第(Eknath Shinde)携大量湿婆军及无党派邦议员离开马邦,经古吉拉特邦苏拉特飞往阿萨姆邦古瓦哈蒂,而两邦皆为印人党执政。出逃后,信第派公开抨击首席部长乌达夫·萨克雷及其政府,指责乌达夫“不理朝政” “难以靠近”,而其政策也偏离湿婆军原有路线。截至6月27日,在古瓦哈蒂的信第派马邦议员总数已达44人,包括37名湿婆军议员。媒体普遍认为,MVA政府已处于极度危机,特别是信第手中的湿婆军议员已经超过了该党在马邦议会总议员数的2/3,可被认定为一个“新派别”,而不会触发《反叛逃法》(Anti-defection law)导致邦议员身份失效。本简报综合印媒消息,认为事件爆发原因有四。一是首席部长乌达夫“不理朝政”,特别是近一年多来他进行了颈椎手术,这使其对党内动态缺乏了解,乃至对下属大规模密谋叛变都一无所知。二是乌达夫加紧推进其长子阿迪特亚·萨克雷(Aditya Thackeray)“继位”,引起信第等党内元老不满。三是乌达夫与NCP和国大党这两个湿婆军传统对手联合的政策,引起诸多不满。特别是在乌达夫“不理朝政”的背景下,许多湿婆军议员抱怨联合政府并未在政治资源争夺战中发挥应有作用。四是印人党加紧拉拢。尤其是本次事件体现出,从古邦到阿萨姆邦的全国协调来看,其策划或已上升至总理层面。
——综合摘编自《印刷报》《ANI》
政策动态
【军制改革】经济疲软背景下,印拟缩短士兵服役期11年,但这一改革可能严重损害印军作战效能及凝聚力
6月中上旬,莫迪政府宣布2022年9月引入“烈火之路”征兵制度(Agnipath),取代现有的志愿兵征召制度,并使其成为印征召陆海空三军基层士兵的唯一制度。新制度将招募年龄在17.5到21岁(后改为23岁)的青年,入伍成为“烈火战士”(Agniveer),并在服役四年后退伍。目前普通印军士兵服役期为十五年,退伍后享有终身津贴。而新制度下,服役四年后退役的士兵将不再享受原有福利津贴,仅发放一次性退伍补偿。兵役期结束后,仅25%的士兵能转为成为长期服役的合同兵。很多出身农村的印度青年认为参军是少数能够保证长期收入稳定的职业。因此,新制度引发大规模的抗议和动乱,特别是兵源集中的北方邦、比哈尔邦、哈里亚纳邦、特伦甘纳邦。面对抗议,印教育部宣布,拟为退伍士兵提供三年大专院校的学历教育项目。同时,内政部宣布各中央武装警察部队(CAPF)和阿萨姆步枪队将为退伍士兵保留10%职位。国防部也宣布在海岸警卫队、国防相关企业为其保留10%的职位。印政府和军队高级将领表示,新制度将精简印军队人事,并年轻化基层部队,同时减少退伍津贴支出将加快印军现代化步伐。但包括退伍老兵群体在内的批评者认为,四年兵役期将严重损害军队的作战效能,特别是海空等高技术兵种。同时,由于陆军使用英式军团系统(regimental system,即同一军团的官兵来自同一地区),短期服役制势必降低士兵间的凝聚力,不利于整体士气。本报认为,印政府此时之所以推出新征兵制度,除去精简人事、提高现代化水平外,更在于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疲软造成的巨大财政压力。
——综合摘编自印度政府官网、《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等
【经济民生】面对严峻通货膨胀,印央行选择再次加息,上调回购协议利率至4.9%,而世行下调印经济增长预期
回购协议利率是衡量回购协议交易中借款人(债券出售者)向贷款人(债券购买者)所支付的报酬比例。6月上旬,印央行面对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再次上调回购协议率50个基准点,至4.9%。印央行此举将降低借贷利率,特别是车贷、房贷和中小企业贷款。5月,印零售通胀率较4月有所下降,至7.04%。但批发通胀率再创历史新高,至15.9%。这是自去年5月以来,连续第13个月批发通胀率超过10%。其中,燃油和能源通胀率达到40.6%。印央行行长沙克蒂坎塔·达斯表示,印现有通货膨胀率已超过可接受的上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乌克兰危机导致的供应链瓶颈。在此背景下,印央行将逐渐撤销前期应对疫情而指定的临时货币政策。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都下调印2022-23财年经济的增长预期。莫迪呼吁各大银行精简贷款发放程序,降低贷款难度。
——综合摘编自《经济时报》《Outlook》《印度教徒报》
【环境保护】印制定电子垃圾回收新政,设电子垃圾回收率,刺激电子垃圾回收经济,2023年回收利用率达60%
印环境部近期发布新版《电子垃圾回收政策》(意见征求稿)。消费电子类企业和电子产品制造商必须保证2023年前,将电子垃圾回收利用率维持在60%左右;在2024年和2025年将回收比例提升至70%和80%。新政策将同时引进类似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电子垃圾回收证书交易,允许产品制造企业向电子垃圾回收企业购买相关证书,以达到相关政策要求。这些生产者责任延伸(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证书将在中央污染控制委员会(Central Pollution Control Board,CPCB)的监督下发放和交易。此前,回收公司必须购买电子垃圾,新政策将增加电子垃圾回收率,并促进更正规的电子垃圾回收经济。
——综合摘编自《经济时报》《印度教徒报》等
社会动态
【人口普查】2021年全印人口普查将推迟到2024年,并首次使用电子形式。该工作延迟恐对印社会治理影响负面
受新冠疫情影响,印每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再次推迟,印内政部宣布人口原定于2021年分两个阶段开展的人口普查工作将推迟到2024年,并以电子形式开展。这将成为印历史上第一次“数字人口普查”。印政府已完成此项工作的拨款,总金额超875亿卢比。印人口普查工作始于1867年,迄今有150多年的历史,期间少有中断。仅因1941年二战、1962年和1971年战乱而被迫中止。按以往经验,印人口普查工作繁杂,一般需要工作人员入户登记,完成全国范围内的登记和统计工作至少需12个月。专家认为,延迟人口普查有不利于印制定合理的社会治理政策。目前的粮食配给、教育、住房、消费和劳动力调查等涉及关键民生领域的政策制定,依然以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为基准,这将严重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印前人口普查工作委员会主席莫哈南认为,“如果人口普查工作仍停滞不前,社会保障工作无法有效开展,这对普通印度人来说将是一场社会灾难。”他同时认为,数字人口普查对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民众法律意识及互联网使用率有较高的要求,以印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不可能完全做到电子人口普查,人户登记等级仍然是必须的方法。
——摘编自《印度调查》
【生物技术】印多措并举发展生物科技,人口增长、公共卫生支出增加、政策扶持等成有利因素,或跻身世界前列
印生物技术初创企业博览会近日开幕,印生物科技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获社会瞩目。目前,印生物科技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人口结构多样化,同时人口数量稳定增长,印有望在2027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二是对生物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持续增长,预计该支出将从2021-22财年的GDP占比2.1%增长至2025年的2.5%。三是政府多措并举,推动生物科技市场发展。主要措施包括放宽市场监管,加强劳动力培训,并制定“国家生物制药任务”等。在过去八年中,印生物经济增长八倍,并涌现出5000多家生物科技初创企业,整体产业价值有望在2025年达1500亿美元。莫迪称,印有望在短时间内跻身世界十大生物科技强国。印将从三个方面推动生物科技发展,一是扶持该领域初创企业,给予其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二是在“自力更生”框架下推动知识产权和监管改革,把成本竞争力转化为核心能力竞争力,进一步缩短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三是建强印度制药的国际形象,积极发展与全球各国的伙伴关系,共同创造公平的生物科技竞争环境。与此同时,印度还制定了疫苗和仿制药生产的详细发展方略。
——综合摘编自《印度经济时报》、印度政府网站
【兵役新政】印政府新征兵制,放宽年龄、限时兵役、降低待遇,印青年对此强烈不满,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
近日,印政府推出征兵新方案“烈火之路”(Agnipath),该方案将于今年9月正式实施。新方案有多方面变化,一是改变年龄限制,将原先的21岁上限提升至23岁;二是改变服役时间,新方案规定新兵的军衔为“烈火勇者”(Agniveers),低于正常三军干部军衔,服役时间为四年,其中半年为军事训练期,其余时间为服役期;三是选拔机制更为严格,新兵服役4年期满后有25%的可以被选拔成为军队干部,成为永久的军官;四是福利待遇降低,退伍士兵在服役期满后需个人自主择业,并获得117万卢比免税补偿,不再享有原先国家给予的养老保险等待遇。新规内容在印度年轻人中引发严重不满,比哈尔邦、北方邦等人口大邦已经爆发了大规模暴力游行示威。年轻人认为,新征兵计划旨在降低军人待遇,让参军的年轻人无法得到保障,4年兵役制度无异于让参军年轻人退役即失业,此种不合理政策最终恐导致印整体国防水平的下降。比哈尔邦的12个区的互联网已被切断,以阻止暴力示威游行的进一步升级。
——综合摘编自《印度快报》《印度时报》